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育文化与课程的校本化——从“千灯映月”到“月映千川”

储昌楼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故事汇]


新教育文化与课程的校本化

——从“千灯映月”到“月映千川”

原创|储昌楼

(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校长)  

 

        新教育文化是新教育实验学校的立校之魂,新教育课程则是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兴校之本。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先生在《我的教育理想》、《中国新教育》、《新教育年度主报告》、《走在新教育路上》等专著中,对新教育文化与课程都有着系统而深刻的阐述,为各校建构与实施新教育文化与课程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方案。“如何在坚持一种真理性的文化愿景和价值观之下,打造属于自身特色、彰显个性生命的学校文化,就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1)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要真正实现“文化立校课程育人”,关键一是要全面理解新教育文化与课程的内涵,做好学校文化与课程的顶层设计;二是要依据校情融汇贯通,通过校本化使文化生根让课程开花。(《新教育学校文化表现在哪些地方?学校如何把新教育之魂“活出来”?》)



        朱永新先生说得好“对于新教育,对于新教育实验而言,按照一个理念开展行动,永远比抽象地理解和懂得这个理念更重要”(2)2013年至今,为了实证新教育文化与课程对一所学校的价值与意义,我先后任职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与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校长,三年一所乡村中心小学,一年多一所教育局直属九年一贯制学校。新教育的文化与课程就如一轮明月,朗照千小与娄江,形成了“千灯映照”与“月映千川”的文化与课程景观。从小学到中学,从薄弱的乡村学校到优质的城里学校,办学实践充分证明:新教育文化有魅力,新教育课程有力量;文化立校,课程育人,三年一所好学校,六百天一个好课程。



        千小文化:“新教育好学校”样板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工作的推进,大量的乡村学校进行了改扩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添置一新,一些新建学校的校容校貌、教育装备甚至超过了城里的学校。但硬件好了,不等于学校就“好”了,一流硬件不等于“好学校”。甚至显性差距缩小了,隐性差距却在拉大。办学理念滞后,学校文化缺位,课程建设缺失,师资结构失调,软件太软,导致学校空壳化。不少乡村学校急于改变现状,于是盲目嫁接、复制、克隆那些所谓的名校,结果是不伦不类,不死不活,消耗了办学活力,损失了自己的生气与灵气。


        如何“软”“硬”兼施,突破乡村学校的办学瓶颈,办出一所“好学校”?新教育文化与课程提供了解决方案。一是实现办学策略转型,通过新教育文化立校,从原来的“强化管理推动型”转型到“文化建设成长型”;二是通过新教育课程育人,从原来的“特色活动开展型”升级到“特色课程开发型”。依据新教育文化与课程的理论,2013年学校专门制订了《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文化建设纲要》(2015年—2020年),全方位多渠道细节化地优化办学的每一个环节,让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过上新教育提倡的幸福完整生活。通过“转型升级”,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与品位,快速成长为一所美誉度高的“好美学校”,事业规模成倍放大,学校被誉为“新教育试验田的千灯标杆”、“中国乡村教育的理想模样”。



        朱永新先生在最早阐述新教育理念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专门篇章描述了“我心中的理想学校”“我心中的理想校长”“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我心中的理想父母”“我心中的理想学生”,还论述了“特色学校”“品质学校”以及“面向所有学生的特色课程”。依据朱永新先生的规划,我明确提出建“新教育好学校文化”,建立了一个包括“好教师”、“好父母”、“好课程”、“好课堂”、“好教室”、“好舞台”、“好家庭”、“好伙伴”、“好学生”、 “好学校”在内的十个好的学校文化系统。


        办成好学校。在建设新教育特色文化的实践中,始终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努力把教育与人的需要、发展、尊严、价值、幸福有机联系起来。把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点放在“新教育文化符号”的呈现上,放在“好学校”文化的“美”“雅”核心特色的构建和核心精神的培养上,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风格,建设具有“品性”“品质”“品味”“品牌”的“四品”好学校。



        成长好教工。新教育一开始就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实验的起点,并逐渐探索出了教师发展的三专模式,即“专业阅读—站在大量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3)千小通过“新教育相约课程”践行新教育特有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理想,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促使教师的知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并逐步形成有一定个性特长的教师群体,汇聚正能量、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建设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发扬传统的“好人”文化,培养乐于合作、宽容并包、平和安适的团队精神,做甘当燃灯者的千小“好教工”。


        培育好学生。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让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活”在学生的生命里,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健康人格和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和彰显。以“好”为核心,以北校区的“好美学校”、南校区的“好雅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千小六艺”为核心的课程和完美教室缔造为载体,通过倡导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并实施丰富多彩的新教育儿童课程,努力培养“品行端正、自强自信、善于合作、勤于思考”(4)的“四要”千小好学生。(《整本书共读:播下最美妙的种子》)


        培养好父母。新教育需要新父母,“新教育实验认为,没有学生父母的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5)。千小以构建“家校立交桥工程”为基础,全面培养“好父母”。通过亲子课程促进全面建成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促进学生父母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促进构建青少年全方位、全天候、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家庭、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建设道德高地,培养注重家风、善于家教、关爱学校、亲子成长的“四能”好父母。



        实施好课程。根据“好学校文化生成”的顶层设计,系统建设适宜于学生的“千小儿童成才课程”,适宜于教师的“相约发展课程”,适宜于父母的“亲子成长课程”。三大课程同步开发实施,相辅相成。在保障国家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学校的独特资源,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培育学生独特的个性气质,让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学校的六艺综合课程让每一盞灯闪亮,课程中心下规划了千小江南民乐课程、千小国学传统课程、千小书法艺术课程、千小田径球类课程、千小科绘读绘课程。这六大中心将全面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有一才艺。作为六艺之首,专门成立 “昆曲文化中心”,以昆曲文化课程建设来统帅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参与、感受中提升艺术素质,提高审美情趣,在对昆曲文化内涵的理解中培养文化自觉,形成对昆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在文化的浸润下完成对乡土的归依。这样的课程设计有现实的需求,有课程资源,得到政府的支持,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也就日新月异,成果累累。 (《新教育对研发卓越课程有着怎样的思考?》)



        精构好课堂。千小的好课堂首先是以新教育提出的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作为教学旨归,即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而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成为课堂的最重要使命。大力推动“六度课堂”的研究,课堂教学中注重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千小六步课堂”模型。第一步先学后教,做到导学案课前先行,学习问题前置;第二步学情调查:预习展示点评 ,评估学情指导学法;第三步创设情境:注重知识关联,激发情趣引入新知;第四步合作探究:落实小组学习,相互借鉴共同研讨;第五步当堂检测:注意变形训练,举一反三强化矫正;第六步课堂小结:当堂巩固要点,拓展延伸提出建议。有效教学的深入研讨有力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实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共建好教室。“好学校”要有日本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所形容的一样,有“润泽的教室”,千小以完美教室缔造为载体,结合 “而立读书会”共读的《第56间教室的奇迹》一书,教师们与雷夫对话,向雷夫学习,像雷夫打造第56号教室一样打造自己的完美教室。在学校网站一级栏目中设定了完美教室,并且在网上给每一间教室安了一个家,有爱,会爱,爱出一间完美教室,爱出一个有爱的精神世界。完美教室除了有学生教室还有记录父母成长的父母教室,在父母教室中大家相互平等、理解、尊重,分享育子的快乐与教育幸福,记录亲子共同成长的足迹。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可以借助彼此的力量成长,在专业发展中相互关怀与促动,使自我与他人同时得到提升与改变,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新教育实验|缔造完美教室——新教育完美教室的价值意义、文化构建、道德图谱、课程建设、生命叙事.....》)



        搭建好舞台。“好学校”的根本在于培养“好学生”,“‘千灯’点亮‘千灯’,用艺术点亮人生”“百年千小,‘美’‘好’的童年”都是学校学生文化的追求。学校将舞台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拥有展示自己的平台。成功申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乡村学校少年宫,使乡村少年宫成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一是种类齐全,含金量高。六大类别,以六大特色课程中心为依托,数十个项目与学生专项班、团、队、社,形成点亮千灯,灯灯闪耀的喜人场面。二是兼顾父母,服务面广。以学生为主体,以亲子为抓手,少年宫成为学生乐园,父母学园。三是专项突出,品牌力强。小昆班、科学发明、田径足球是我校名闻省内外的特色项目,学生乐于参加,成长迅速。结合“六艺周周乐”、“舞台天天演”、“乡村少年宫”各项活动充分给学生展示和表演的机会。


        倡建好家庭。加强建设“好家庭”造就“好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力求做到三新:观念新、模式新、实践新,最终达到以新模式开拓新渠道,获得家庭教育的新成效,全面提升好学校家庭中好父母的育儿水平。以“亲子”为纽带,开办亲子大讲坛,开建网络“父母教室”,开展好家庭建设系列活动,以学校力量为主体,整合卫生、公安、社区的各方资源,用好学校中央专项少年宫项目平台,全面实施了“亲子共成长课程”。通过对“好人家庭”、“书香家庭”、“才艺家庭”、“礼仪家庭”、“健康家庭”、“平安家庭”的评选活动,既对孩子们起到了人格品性、健康安全、艺术陶冶等方面的教育与熏陶,同时对父母的亲子教育也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携手“好伙伴”。“新教育从一开始就具有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这是我们非常富贵的财富,我们不仅要保值,还要增值。”(6)千小以建设文化高地与文明高地为指向,与昆山第一个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千灯镇炎武小学签订了“共建好学校”协议,建设主要包含“新教育文化建设项目”、“昆曲文化课程项目”、“新教育课程育人项目”、“好教师共同体建设项目”、“完美教室建设项目”等几个主要共建子项目。从“共读一本书”到“共研一节课”,广泛开展两校的1+1活动。还与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金寨县希望小学签订了“共建新希望工程”,进一步弘扬千小退休教师全国精神文明标兵周火生的希望助学的精神,全面帮助金寨县希望小学进行文化规划与建设,全面帮助希望小学提高办学品质。


        千小“新教育好学校文化”的十个好,源于新教育相关理论,有本有据,形成了自身的逻辑自洽,也有众多实验学校可参照的优秀案例;同时又出于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整合,体现了巨大的办学效能。



        三年中,以“好”为核心,以北校区的“好美学校”、南校区的“好雅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用文化浸润人,用文化感染人,用文化引领人,用文化改变人,用文化发展人,全面促进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型。通过“转型升级”, 进一步整合优化了原有办学特色,在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上有新举措,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上有新成效,在提升教育质量上有新进展,不断营造学校文化发展新的闪光点和增长点,全面开创学校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以“好学校”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基本构架成型,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与品位,“好学校”文化建设影响广泛。


        三年中,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江苏省家庭教育优秀学校”、“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首批“江苏省文明校园”,成功申报“中央专项乡村少年宫”、“江苏省特色文化项目学校”。学校连续在昆山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考评中荣获“优秀奖”,综合考评得分年年进步,位居全市前列。2015年“中国教师报”整版报道了学校文化建设经验,2016年“江苏教育报”头版头条4000字长篇专题报道学校“如何用特色文化提升学校教育品质”;上海、浙江、四川、河南、甘肃,各大省级教育报跟踪而来整版专题报道。学校承办了2016年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推进研讨活动,分管厅长、处长;各大市分管局长、科长;一百零六个县市区局长会聚千小,如此高大上的会议由一个乡村小学全程经办,被行内人士称为一个“会议奇迹”。活动尽善尽美,真正圆满成功,展示了文化千灯的美妙美好,树立了昆山教育的正面形象,也扩大了新教育文化与课程的知晓度与影响力。


        千小文化直观地言说了“教育的真谛乃是文化的自我创生”,当我们在办学中用文化的视野关照学校,用教育的视角构建文化,我们可以让新教育文化理念与办学行为融为一体,文化即教育,教育即文化,新教育好学校文化是直观的,新教育好学校文化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一年又一年,三年扎根在“新教育的学理基础”(7)沃土上,不断地用新教育的发展论、行动论、状态论、潜力论、个性论、崇高论、和谐论来自我省察,师生、家校,新教育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在好学校文化生态系统下,生命不断丰盈,共同构成一道新的精神风景线,共同构造出理想教育的动人景观。(《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娄江课程:让新教育的美好看得见


        娄江用文化的自觉,努力打造“千川映月”的学校文化形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娄江众人仰望的一轮明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融汇在学校课程建设中。


        新教育以为课程的丰富决定着生命的丰富,课程的卓越决定着学校的卓越。朱永新先生认为新教育卓越课程的体系架构是:“以生命的幸福完整为终极目的及当下尺度,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潜在的理论工具,以活生生的人为中心,新教育实验在这三个维度的空间里,可以建构起自己卓越课程的体系构架。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公民课程(善)、艺术课程(美)、智识课程(真)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个性)作为必要的补充。”(8)


        “娄江课程”就是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生活课程、科学课程、艺术课程作为主干,并以国学、国际“特色课程”作为必要补充,就是要让新教育的美好看得见。娄江全部的课程研发都坚持儿童立场、本土立场,与我们学生、教师、家人的生命、生活紧密相连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让知识拥有生命的温度,通过一天天教育生活体验的过程,让我们成为具有德行、审美、情感、智慧和能力的人。生命课程尊重、爱护、激发每一个生命,生命在场,实现知识与生命的深刻共鸣;生活课程着力的是“善”,科学课程着力的是“真”,艺术课程着力的是“美”,娄江培养的就是“真善美”的人;国学与国际课程是娄江的办学特色,满足了社会各界对学校高品质办学的期盼与要求。



        “在新教育理念引领下,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基础,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新的整合创造,通过课程的创新使教室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9)围绕核心素养十八条,以“生命、生活、科学、艺术、国学、国际”六个关键词组建了“娄江课程”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原有的学校文化景观、专用教室装备等教育教学设施,通过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形成“一带一路一中心”,组合成一个个课程群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一带”是由通道文化、廊道文化、楼道文化等组构而成的上善娄江学校文化带;比如中华文明带、世界文明带、传统文化带、乡风乡情带、核心价值观带、综合素养带等。“一路”则是各个通道、各个廊道、各个楼道所呈现的各具特色的主题文化路。比如一楼大通道的昆山乡情文化主题,二楼大通道的道德文化教育主题,三楼大通道的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主题,还有一楼廊道的法律法规文化主题,科技楼道的科技教育主题。我们挖掘几个专用教室的功能潜力,建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中心,即“一中心”。生物标本室,升级到生态教育的范畴,作为生命课程教育的基地教室,命名为生态教育中心。历史教室定位于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地理教室定位于世界文明教育中心。书画教室定位于国学文化教育中心,与苏州市文明办及教育局申请挂牌成立“德善书院娄江学堂”,成为学校重要的德文化教育基地。陶艺教室定位于生活教育中心,成为娄江六艺的课程基地;烹饪教室定位于家政课程中心,纳入生活课程体系。这样学校处处是课堂,处处是课程中心。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贴在墙面上的仅仅是规划,落实在课程中心的才是课程实施。娄江通过重组与新建十八个课程中心,让娄江课程的有效实施成为可能。“生命”主题系列的有:融合教育中心(资源教室群)、生态文明中心(标本室) 、家校合作中心;“生活”主题系列的有:法治教育中心(模拟法庭)、家政教育中心(烹饪教室)、生活艺术中心(陶艺教室);“科学”主题系列的有:STEM科创中心、创客实践中心(创客空间)、植物课程中心;“艺术”主题系列的有:昆曲艺术中心(天天演舞台) 、舞蹈艺术中心、合唱艺术中心;“国学”主题系列的有:国学文化中心(德善书院)、 中华文明中心 (历史教室)、农耕文化中心(农耕文明馆);“国际”主题系列的有:未来学习中心 、世界文明中心 (地理教室)、击剑运动中心。每组三个中心中,娄江融合教育中心成为生命课程的核心,娄江模拟法庭成为生活教育的核心,娄江STEM中心成为科学课程的核心,娄江昆曲中心成为艺术课程的核心,娄江国学中心成为国学课程的核心,娄江未来学习中心成为国际课程的核心,一个核心专用场馆再加上两个中心,十八个课程中心使娄江课程有了看得见体验到的课程形态,出现了师生积极参与,家长认可赞誉,上级部门肯定的喜人局面。“资源教室”被立项为苏州市初中课程基地,并在2017年全苏州57项省市课程项目视导中评定为“示范”项目;“亲子课程”项目被立项为苏州市项目学校,“物型课程”成为江苏省项目基地并参加申报江苏省前瞻性课程项目。众多课程子项目如“娄江六艺”“STEM科创项目”“家政教育”“法治特色教育”“学生社团建设”“亲子社团活动”都具备立项为苏州市级或江苏省级课程项目的潜力与实力。在这众多子项目的整合效力之下,娄江课程建设已经具备相当的成效,在省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我们的课程意蕴中,起点处,是人,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各种可能性;终点处,还是人,是人的问题的解决,是人的幸福完整的实现。这活生生的人,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学生不断成长,教师不断超越,这正是师生以穿越课程来共同书写传奇的新教育生命叙事。”(10)课程建设中,我们把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孩子们,最美的新教育课程叙事就是“娄江桂园”。娄江致力于“每一滴都最美”,尊重每一个生命,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力。娄江办学高度,不仅仅是培养出全市中考第一名的学生,更是体现出对每一个特殊生的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2016年学校以“九年制特教生资源教室课程建设”申报“苏州市初中课程基地”一举成功,以此推动娄江的课程建设,打造娄江融合教育的品牌。 (《研发卓越课程,创造卓越人生——班本课程的价值、定位与开发》)



        将资源教室命名为“桂园”,首先是因为那里有好几株桂花,更因为郁达夫在《迟桂花》中说的 “因为开得晚,所以才经得久些”,资源教室的孩子就好比是这迟开的桂花。娄江桂园主张并坚信:全纳公平,静待花开,这是娄江公平而有质量学校的真实写照。“资源教室”课程建构为六大模块:生命课程(尊重与爱护)、生活课程(习惯与德性)、艺术课程(才艺与审美)、智识课程(知识与技能)、专属课程(康复与适应)、亲子课程(通识与全程)。在这样的课程意蕴中,起点处是每一个特教生,关怀的是不同特教生的各种可能性;终点处还是每一个特教生,是适合的教育问题的解决。



        一是生命课程建设。这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习者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把握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生命课程建设的根基在资源教室,但面向的是全体师生。让每一个人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热爱生命和成就生命,让每个生命活出自己,活得尊严,活得完整,活得幸福。


        二是生活课程建设。用“每月一个主题”的方式来保障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将学校已经形成的“每月一事”训练模式应用到“资源教室”中,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良好习惯天天实践,使每一位孩子尽量养成一种好习惯。


        三是艺术课程建设。正如斯坦纳曾经说过的那样,“艺术是智力、认知和构思能力的重要唤醒者”。在建设资源教室的过程中,以多元教育理论来指导对他们的教育行为,在不人为地贴上标签的前提下,让他们悄悄地转化成长。观察并培养发挥特教生对某一艺术形式的爱好与天赋,做到扬长补短。(《为什么艺术教育无法被替代?》)



        四是智识课程建设。对随班就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还未掌握或掌握不牢以及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给予个别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制定补救教学方案,到资源教室中进行辅导,找到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原因,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个别需求。特别关注并开发阅读性专题课程。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阅读。


        五是专属课程建设。积极实施以缺陷补偿为目标的干预性课程。资源教室中配置全套的感统训练、平衡协调训练专业器材和蒙氏活动器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感觉能力的正确性。在平时不断创造条件,尝试各种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发展的、今后生活中能够用得上的实践性课程,比如烹饪、面点等饮食的制作,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六是亲子课程建设。向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家长提供指导,使他们对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所了解。主动与残联、卫生局健康促中心等相关部门、机构合作,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对家长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简单的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指导,从而使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让特教生的教育做到全纳与全程。(《新教育的两大基石——阅读与家庭》)


        全日制资源教室“星星班”课程研制与实施保障了特教生个别化的教学。“资源教室”全天在班“一人一表”学习的有初中部3人。我们尊重他们的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制了星星班课程表。包括:生活自理课程,综合艺术课程,阅读表达和趣味数学课程,电影赏析课程、沟通与蒙氏课程,还有以康复训练为主的感统训练课程,同时孩子们也参与学校的特色课程:家政课程、陶艺课程、steam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实施来发展他们的特长,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和缺陷补偿,为特教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学校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召开部分学生家长会,反复介绍学校资源教室的建设和课程体系,让家长了解到我们的资源教室是围绕残疾学生的需求特点,重点加强课程与资源建设,实行保育、康复与教育相结合。逐渐得到家长的理解。我们优化重组校内教育资源,建立校内各学科协作团队,对专业康复课程等采取购买社会服务、聘请专业康复机构专家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建立了医教结合、残联等主体部门参与的专业保障机制,形成符合残疾儿童身心特征和需求的个别化教育方案,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在,我们的办学策略与成效已经越来越受到家长的认可,资源教室的生源从刚开始只有5、6个人申请,到现在已无法再接收学生,只得暂停新的申请。资源教室的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更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它。



        资源教室项目建设引起了各级部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创新性与专业性也得到学界的认可。该项目桂园主题的艺术作品展在苏州教育局金色大厅展览也取得了圆满成功,引起了教育局及各科室领导的高度关注,赢得了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长期“资源教室”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应约起草了“苏州市资源教室建设标准”等纲领性文件,由苏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用于指导苏州各地的资源教室建设。连续应邀参加了由省教育厅与省编制办组织的“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论证会”及省七部门组织的“省特殊教育联合调研组调研会”,代表全省所有融合教育普通学校进行了“关于随班就读学校的编制标准建议”及“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实践”的专题报告,相关意见被采纳并修订到相关编制标准中,学校融合教育的做法得到省厅主管领导的充分肯定。走出了随班就读变成在班随便读的困境,打破了有场地没课程的发展瓶颈,娄江桂园香飘天下。



        娄江桂园课程是娄江新教育核心素养课程建构的一个缩影,诚如朱永新先生如言 “新教育认为的课程,不限于教育的范畴,而是以家庭教育为根基、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辅助、自我教育为根本的全方位全过程。”(11)其实,在娄江,课程是全方位、全过程的,面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娄江课程不是娄江实验学校课程的全部。从墙壁到课程中心,这是显性可见的课程;娄江还有着面向教师的“相约课程”系列及面向家长的“亲子课程”系列,这可谓是隐性的课程,或者更多的是活动的课程。特别是亲子社团、家长志愿团的建设,使娄江有了“第三课堂”,甚至有了一个另一种意义上的娄江学校:面向全社会传播文明风尚的娄江学堂。(《核心素养形成的行动路径 ——习惯养成》)



        “娄江课程”的价值意义充分体现在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学生在校的五天充满了“歌声与微笑”;学生在家的双休日,与家人们一起享受“书香与自然风”:这样的七天,是幸福完整的七天。歌声与微笑的校园,在系统的课程建构下,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属意的社团,从学科类到兴趣类,从才艺类到公益类,从校门里到校门外,孩子们有班级的荣耀,还有社团的荣光。每天都有为了孩子们全面发展而研究开发的特色课程,从响彻娄江赋的国学中心,到歌声飞扬的综艺中心,到陶泥飞溅的陶艺中心,直到菜香气扑面而来的家政中心,总有一节特色课叩响孩子那根潜能的琴弦,让孩子找到知音,让孩子沉醉其中乐在其中。在娄江,语、数、外是学习,生活技艺也是学习。每个月都有属于孩子们的节日,从亲子节、阅读节、运动节、书画节、演讲节、发明节、舞蹈节直到合唱节,学校里总是洋溢着节日的快乐,孩子们总是享受节日里的愉悦与欢欣。在娄江,过节就是教育,上学就是过节。博雅丰富的娄江课程,正在一天天地营造上善美好的教育生活,相关经验做法也正在省内外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办人民幸福的教育——瞄准人民幸福办教育》)



        在大力推进实施的“亲子课程”中,书香与自然风的家庭,有亲子共读的场景,共读一份报,共读一本书,直至众多家庭会聚一起,组织起班级读书会,邻里读书会,让共读共写成为娄江学生家庭的常态,让书香环绕着娄江学子。书香与自然风的家庭,有亲子共游的场景,共一次骑行,共一次乡间体验式劳作,共一次社会公益性服务,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们走进大社会,让双休日变成家庭生活教育修行日,让清风善行伴随着娄江学子。“歌声与微笑+书香与自然风”已经成为娄江幸福完整的七天教育生活的标志,成为家校同心家校合作的一个典范,正在让“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梦想鲜花开遍昆山。



        从千灯到娄江,新教育文化搭台,新教育课程唱戏,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办学的奇迹。新教育有着共同的新教育文化符号,有着通用的新教育文化体系,更有着相对稳定的新教育课程结构:这是从千小到娄江建设“新教育好学校”的坚实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也在努力寻找到属于千小与娄江各自的文化与课程的“句子”,从而实现同中有异的特色化办学,并最终实现异中有同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的美好愿景。(《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作者,储昌楼,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校长。文章著作权归本人,各媒体刊发须经本人同意。部分照片为小编学校拍摄。)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 《中国新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P195

        (2) 朱永新《新教育》 漓江出版社 2014年修订版 P32

        (3) 朱永新 《中国新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P115

        (4)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七版 P146

        (5) 朱永新 《中国新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P267

        (6) 朱永新 《中国新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P20

        (7) 朱永新 《中国新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P44

        (8) 新教育研究院主编 《研发卓越课程》 漓江出版社 P13

        (9) 朱永新 《新教育年度主报告》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P274

        (10) 朱永新 《新教育年度主报告》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P275

        (11) 朱永新  《新教育年度主报告》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P245


      (作者,储昌楼,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校长。文章著作权归本人,各媒体刊发须经本人同意。部分照片为小编学校拍摄。)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别链接——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